甲乙经序原文及译文(甲乙经白话文注释)

甲乙经白话文注释 甲乙经序原文及译文

魏晋名士皇甫谧42岁时患了严重的风痹症,从此半身不遂,卧病在床,加之耳聋,又错服寒食,十分痛苦,于是他开始研读《黄帝内经》(包括《灵枢》《素问》各9卷)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》等。他发现这些医书“三部同归,文多重复,错互非一”,于是乎“乃撰集三部,使事类相从,删其浮辞,除其重复,论其精要,至为十二卷。”原书根据天干编次,内容主要论述医学理论和针灸方法,故命名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

《针灸甲乙经》十二卷,一百二十八篇。对人体生理、病理,经脉循行,腧穴总数、部位、取穴,针法、适应症、禁忌症等,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。系统整理考订针灸穴位,并重新厘定孔穴之位置,同时增补了典籍未能收人的新穴,使全书定位孔穴达到349个,其中双穴300个,单穴49个,比《黄帝内经》增加189个穴位,即全身共有针灸穴位649个。全书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。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、针灸基础知识;第二部分是针灸的临床运用。

《针灸甲乙经》的主要成就和历史贡献在于收录穴名349个,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,统- 了穴位名称,区分了正名和别名,对穴位的排列和取穴方法具有独创,同时归纳了不同疾病的选穴规律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同时,介绍了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、五官科等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经验,并对五脏与五官的关系,脏腑与体表器官关系,津液运行,病有标本,虚实补泻,天人相应,脏腑阴阳配合,望色察病,精神状态,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,对预防疾病和提倡早期治疗的重视等问题都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。《针灸甲乙经》既具有对前代经验的总结性,又富有一定的创造性,无论从文献学价值和指导后世针灸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。《针灸甲乙经》是继《灵枢》第一次对针灸学术总结之后的第二次总结,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,对针灸学以至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作为一个伟大的医学家,中国针灸医学的集大成者,皇甫谧的贡献不仅限于医学方面,同时,他还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,文学家和哲学家。他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并不只限于《针灸甲乙经》和《帝王世纪》等著作。他还给世人留下了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。

经世致用、悬壶济世、不务虚名的求实精神 皇甫谧在出仕与归隐这两条道路之外,为中国古代文人找到了另一条成就自身的通途一既不为宦, 也不归隐,而是把目光投向经世致用。

皇甫谧在《针灸甲乙经序》中说:“若不精通于医道,虽有忠孝之心,仁义之性,君父危困,赤子涂地,无以济之。”这是说一个人虽有忠于国家孝敬父母之心,但在国家危难、父母病痛的情况下却束手无策这种人有什么用呢?于是乎 在目睹了权贵们的血腥斗争之后,他立志不仕,抱病著述,潜心于针灸医学的研创,从而成为一位悬壶济世 、泽惠千秋的名医。

艰难困苦、玉汝于成,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皇甫谧42岁时患了严重的风痹症,基本瘫痪,他在给晋武帝上疏时说:“久婴笃疾,躯半不仁,右脚偏小,十有九载。又服寒食药,违错节度,辛苦茶毒,于今七年。隆冬裸袒食冰,当暑烦闷,加以咳逆,或若温虐,或类伤寒,浮气流肿,四肢酸重。于今困劣,救命呼吸,父兄见出,妻息长诀。”可见他的身体状况确实很糟,即使如此痛不欲生,他仍然手不释卷,以无比顽强的毅力读书学习。在遍览经典以及为自己扎针治病的过程中,他渐渐发现古代医学的博大精深和医家的奇方妙法,于是开始精研《黄帝内经》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》等书,将前人研究针灸学的成果进行整理总结,找出其规律。在深入钻研时,他发现晋以前有关针灸的医书文辞古奥,且“文多重复”,于是他按照“事类相从,删其浮辞,除其重复,论其精要”的标准编撰出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针灸学专著——《针灸甲乙经》。

淡泊明志、宁静致远、安贫乐道的处世精神 中国的传统向来是“学而优则仕”,但是由于魏晋时期,司马家族实施文化高压政策,给当时的文人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挥去的阴影。当时的文人高士无不惧于复杂黑暗的社会形势,放浪形骸,追求精神的自由。对朝政不满的皇甫谧也不例外,他不愿与当政者同流合污,但他也不像其他的魏晋名士那样一味追求孤芳自赏,放诞任性,纵情山水,而是自有他的法度,突破那种极端的虚无主义,克服自身的疾病困扰,以儒家兼济天下的社会理想为己之重任,一心研读医理,疗救人间疾苦。

他常说;“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,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,何必崇接世利,事官鞅掌,然后为名乎!”这种高洁之志贯穿他的一生,曾七次拒绝朝廷的征诏,并作《玄守论》表明自己“贫者士之常,贱者道之实,处常得实,没齿不忧,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!”的志向。

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甲乙经白话文注释 甲乙经序原文及译文内容,如果您喜欢的话就给小编点个赞,感谢您的耐心阅读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优文库 » 甲乙经序原文及译文(甲乙经白话文注释)

赞 (0)